requestId:689780c1924273.82370181.
二十世紀八十年月是中國社會轉型的要害十年,有汗青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1978年末召開的,宣布了“文革”的停止,而真正年夜步改造是進進八十年月之后。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經由過程《中共中心關于經濟體系體例改造的決議》,在中心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商品經濟”。1983年10月中共中心、國務院收回文件《關于履行政社離開樹立鄉當局的告訴》,到1985年全國已撤銷“國民公社”,完成鄉村治理體系體例的轉型。
我是在1978年8月由山西省委宣揚部調進《光亮日報》的,做一名下層的駐站記者(這之前我還在《內蒙古日報》當過三年記者),正遇上了八十年月這一段改造開放的好時辰,見證了社會最底層的變更,本身也獲得了錘煉和重塑。
一、束縛思惟,束縛了誰?
顛末十年思惟禁錮,一聲春雷,各業各層陸續束縛。此刻回想,什么人最先獲得束縛?當然是下層那些直接收危害的老干部、文明人等,他們陸續獲得平反。但以我一個下層記者所接觸的社會底層中,有三類人也顯明也獲得清楚放。
第一類是那些出生欠好,有“原罪”的成分的人。——一個會說英語、理解兼顧法的農人。
1980年春,我往山西忻州采訪一個傳奇式的青年農人岳安林。他在“文革”前就考上了清華年夜學,可是由於父親曾是舊軍官,進學后又被退回籍里。這種因出生欠好而高考績績有效的事,我也是五十五年后重回中學母校餐與加入校友聚首時才了解的。教誨處專有一個備用章“不宜登科”。那時我班進修最好的一位男生,到我們聚首時,還是一位農場工人。像岳這個出生,在村里天然遭到輕視,他母親也自願再醮異鄉。但他沒有低沉,保持自學外語,學科技常識。村里的一個女孩子是團支書,還英勇地嫁給了他。打垮“四人幫”后,改造的東風一吹動,他就承包了公社比年吃虧的養豬場,一年扭虧為贏。他到省會科技展上觀賞取經,與人家用英語扳談。我寫了一篇稿子《一個農人養豬專家的故事》,發在報上(《光亮日報》1980年11月14日),惹起極年夜顫動,竟收到五千多封來信。這篇稿子還得了昔時的“全國好消息獎”,也成了我的消息成名作。農人求富心切,有不少外省人背下行李來向他取經進修。他就順勢辦起了養豬練習班,竟然用上了華羅庚的兼顧法。好風憑仗力,他也是趕上了思惟開通的好引導。承包之初,公社書記說:“不怕,假如掉敗了我與你共擔喪失。”他一夜成名,地委(比縣年夜一級,那時叫地域,即市委)當即破格將他轉為國度干部,并直接錄用為地域科委副主任,還劃撥了一塊試驗區給他。這要多么年夜的勇氣啊,但這恰是八十年月的高低同心專心的開放精力。
相似如許轉變命運的例子,在采訪中還碰到不少。好比一個山村小學的平易近辦教員,二十多年赤手起身,把一所黌舍辦得非常優良,但因出生欠好,多年來凡列席勞模會或到下面報告請示任務,老是由他人取代。直到“文革”停止,他才可以堂堂正正地當校長。還有一小我,被錯劃“左派”,持久下放在公社任務,他應用本身的常識特長發現了找水儀,幫農人打井,效力極高,也為鄉里大批創收。1983年,我采訪了他,稿子在《光亮日報》頭版頒發后,鄉黨委當即閉會決議給他每月發一百五十元的特別補助。這個勇敢舉措比后來國務院在全國奉行的對常識分子的特別補助早了七年。年夜地回熱草色綠,春江水熱鴨先知。
對“地、富、反、壞、右”五類分子及其支屬階級的不公正待遇和輕視,不只是“文革”中才有的題目,在“文革”前就一向存在,這形成了一段時代的社會決裂。但跟著“文革”停止,任務中間由階層斗爭轉到經濟扶植下去,改造開放后,這個題目就獲得了總的處理,這一類人徹底翻身,獲得了平反和正名。“五類分子”曾經成了一個汗青名詞。改造開放促進了社會的公正協調。
第二類是下層常識分子。——一個礦長直接選拔為省部級。
1980年初春,我到地處“高冷”的山西年夜同采訪,驚奇地發明在郊區有一個粗陋的蔬菜熱棚,棚外冷風嗖嗖,棚內的年夜紅辣椒有拳頭那么年夜,冶艷欲滴。阿誰年月,蔬菜年夜棚很是少見。這是一對北京農業年夜學結業的小夫妻,應用本地便宜的煤炭供熱搞的土年夜棚。稿子見報后,獲得處所器重。男的叫仲濟學,后來當了全國人年夜代表、省科協黨組書記。那時被藏匿的人才如珠玉棄地,俯拾皆是。
1981年頭,鄰近春節,我冒著年夜雪往晉西北一個煤礦采訪了礦長王森浩。這個礦企是全國標桿企業,背上了“進步前輩”的累贅,老是不斷地拼裝備、趕產量。王一上任即發明生孩子平安和裝備的隱患,于是在不增產的條件下自在分配,應用節沐日更換新的資料裝備,強化平安規程,又新建食堂改良工人生涯。礦企的“內功”年夜年夜加強。我頒發了通信《一個沉著的企業家》。1982年,王被錄用為煤炭產業部總工程師,后又任山西省省長、煤炭產業部部長。這種景象在那時很廣泛,常識分子被藏匿得太久了,一經報上宣揚即會遭到器重、重用,仿佛報紙成了組織部的顧問處、人才庫。短短幾年,僅經我報道過的常識分子中就有四人當了全國人年夜代表及各類引導職務,最高當到全國人年夜常委會委員。龔自珍有詩“我勸天公重奮起,形形色色降人才”,那時真是“突然人世重奮起,形形色色用人才”。又像恩格斯論文藝回復時說的,這是一個需求偉人,而又發生了偉人的時期。
“文革”前,常識分子在政治位置上是比工農低一等的。而跟著極左思潮的推高,其位置更相持不下,被一貶再貶。不消說一些專家、傳授、威望遭到批斗,到“文革”后期,連年夜先生也被稱為需求接收改革的“臭老九”了。所以“文革”中結業的年夜先生,不論你學的什么專門研究,一概先到鄉村往休息,“接收貧下中農再教導”。那時曾產生了顫動全國的“牛田洋事務”(1969年7月28日汕頭遇臺風,牛田洋處海堤決口,官兵與下放到此的年夜先生手拉手構成人堤,高喊“謀事在人”,成果八十三名年夜先生喪生年夜海)。我昔時學的是檔案學,全國只要一所高校開設了這個專門研究,每年只培育二十人擺佈,為國度保送高端檔案人才。1968年末結業后,雖未被送往軍墾(年夜先生和知青往軍墾農場是1969年春才開端的),但卻被分派到內蒙古戈壁邊的一個村莊里往休息。是改造開放束縛了這一批人,從最基礎上恢復了常識的莊嚴和對常識分子的尊敬,認可迷信技巧是第平生產力。
改造開放讓常識分子找到了自負,他們有激烈的自力人格和務虛精力。當人才饑渴暫緩、選拔下層常識分子從政為官的小飛騰曩昔后,八十年月中期又水回龍槽,很多人復回沉著,各攻本身的營業了。王晉益由林業工程師提任為副縣長。他從農年夜結業后扎根山區十八年,研討水土管理,領導農人種出了亞洲最年夜的刺槐林區,使本地降雨量增添了一百毫米而水土流掉削減百分之八十,這在南方地域有嚴重示范感化。可是,他被選拔為副縣長后,整天為行政firm 擾,感到是用非所長,便決然告退,重回山林,突顯出一種來而為公、往而忘我的高風亮節。他的出山、回山我都采訪并報道過,這恰是八十年月常識分子的心路過程。
第三類是那些鄉村下層的強人。——一個聽了收音機就敢跑到北京往訂貨的農人。
“文革”前把農人自覺的生意行動、個別手藝人的打工賺錢都看作“本錢主義萌芽”,嚴加限制。那時曾有一個標語“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本錢主義的苗”。國度履行統購統銷,農人不許擅自出售農產物,手藝人不克不及隨意走村竄鄉打工,這些都叫作“投契倒把”。我的故鄉是煤礦產區,礦工有錢卻買不到肉吃,一個村平易近將本身喂養的豬殺失落后舍不得吃,拿到礦上往換一點錢,還不敢白日往賣,趁清晨工人下日班升井時到礦坑口往賣。入夜心虛,忙亂中砍肉,一刀下往剁失落了手指。這就是那時被極左思惟所綁縛的鄉村,生孩子力受約束,社會財富得不到暢通。所以沖破對集市商業的管束,成了鄉村改造開放的衝破口。我記得年夜約是1980年,《光亮日報》摸索性地刊發了一條只要三指寬的“讀者來信”《是趕集仍是攆集》,批駁限制農人趕集的景象。“呼啦”一下如春水決堤,農人紛紜涌向集市,并且把這張報紙卷成一卷,掛在扁擔上,作為他們對於“城管”的護身符。普通來講,鄉村中有商品認識或有一無所長的都是稍有一點文明、腦筋機動的強人,他們是最先沖破約束的勇者,也是最下層的思惟者,是活潑生孩子力的代表。
1984年,我到山西翼城縣采訪,驚奇地發明一個農人竟能諳練地經由過程信息致富,要了解那時鄉村國民公社還未閉幕,依然在吃年夜鍋飯。講信息反動的名著《第三次海潮》1983年才方才在中國翻譯出書。“信息”這個詞仍是個生疏而時興的工具。這個農人叫朱好學,一天他無事躺在炕頭上聽收音機,說西安市芝麻醬上市。他騰地翻身坐起,想芝麻醬不就是芝麻做的嗎,我們村有的是。他當即手工做了兩罐,到北京往探門路(他很聰慧,不南下西安而是北上市場更年夜的首都北京)。食物公司的職員化驗后年夜喜,說:“好,一點不摻假。”張口就訂了十萬斤。一炮打響,他回來就組建了食物加工場,又發布各類食物罐頭,很快帶動全村人致富。他一小我交的稅,是全村農業稅的三倍。我問他有無碰到波折,他說:“有。馬克思說,完成商品價值是‘驚險的一躍’,我們上新產物也賠過錢,摔壞的不是商品,是我這個商品擁有者。”我年夜吃一驚,問他在哪里讀的馬克思。他說《山西日報》上有一篇文章。本來一開放他就訂了一百多元的報刊,有日報,有科技報等。我問,還碰到過什么阻力,他說最怕政策變。合法他干得起勁時,下面忽然說芝麻屬統購物質,不克不及自營,還發出了他的執照。一天,他翻看《山西農人報》上的《題目解答》欄目,說答應農人加工芝麻,還附了省里的文件。他拿上報紙就往縣城進行訴訟。縣里的干部還裝模作樣地說外部有文件(多年來,在信息不合錯誤稱的情形下,這一招常常用來恐嚇農人)。沒想到明天碰著了“真神”。朱問他要文件,那干部又推托什么保密。朱將報紙一亮,把對方弄了個年夜紅臉。他打贏了訴訟,要回了執照,思惟束縛、信息通達讓朱立于不敗之地。他后來成了一個社辦企業的司理。信息公然是社會文明的標志。世界上最早的信息公然法是瑞典在1766年公布的《出書不受拘束法》。美國1966年公布了《信息不受拘束法》,我國2007年公布了《中華國民共和國當局信息公然條例》。
缺醫少藥,是鄉村持久落后的標志。鄉村治理體系體例松動之后,一些有這方面專長的人也有了用武之地,創辦私家衛生所甚至病院。他們有的是祖傳醫術,有的是昔時毛澤東號令醫療下鄉(1965年6月26日的指示,史稱“626唆使”“626下鄉醫療隊”)講座場地,大量城市大夫下鄉巡回醫療時留下的門徒。晉南鄉村出了兩個名人,都是通俗農人。一個叫任全保,專治痔瘡,靠的是手術和傳統秘方,省表裡著名。農人戲說“修屁股富了一個村”。我往采訪時,見到他的小病院病房整潔,院中心還有一個年夜魚池,金魚戲荷,病人環池閑步。還有一位叫楊文水,開了一家骨髓炎病院。他小時玩雷管炸失落兩個手指,卻不延誤他學成嫻熟的手術技巧,再加之殊效秘方,遠近著名。連湖北那么遠的處所都有人坐飛機來住院。他們都拉動了四周村落的經濟。
更有神奇者,有一次,我到翼城縣中衛公社采訪,一位青年傳聞來了記者就自動找來,舉起雙手,讓我看他顛末斷指再植的五根手指。我問:“哪個年夜病院做的?”那時,斷指再植在全國也是病例未幾的年夜消息。他說:“就是在本公社衛生院做的。”他是個木工,那天在公社干活,一不警惕,電鋸一轉,堵截左手四指和右手拇指。衛生院的農人大夫史銘可當即實施手術,耗時五小時,將斷指逐一接好,一百天后木工竟然又能干木匠活了。我往時已過五年,他完整恢復正常。那時我正身有小疾,也為了體驗一下他神奇的醫術,就“以身試刀”,請他做了一個手術。在公社的土病房里靜臥了五天,天天看他黑臉白衣托手術盤收支,綠蔭掃窗,花噴鼻鳥語,別是一種醫境。這讓我想起古文里《廚子解牛》之類的神人,世有奇術,平易近間真是臥虎躲龍。但史銘可還是一個農人,改造開放后,公社衛生院讓他承包了一間手術室,無病人時他仍種本身的義務田。
田鼠是農田的一年夜害,但又天降了一個神奇的除害人。天鎮縣農人趙天生,研討滅鼠十八年,還在中國迷信院的《植物學報》上發過論文。他“口技滅鼠”可謂一盡。在春季田鼠發情時,他躲在樹后學鼠叫,鼠回聲而至,他用樹枝一掃,一上午滅鼠三百多只。俗話說,掩人耳目,而一個田鼠每打一個真洞,就配二十多個假洞,但他一眼就能認出哪個是真的,注水必得。改造開放后,他成了滅鼠好漢,走遍全省五十多個縣,輔助農人鼠口奪糧。當局頒給他諸多聲譽:省政協委員、省勞模,還兼縣科委副主任。這在曩昔不成想象。
曩昔我們常說一句話“群眾是真正的好漢”,是改造開放束縛了國民群眾,“遍地好漢下夕煙”。
二、十年冷冬后,撥亂歸正時
——在郭鳳蓮像上畫眼鏡就被打成“反反動”
“文革”十年,冰凍三尺,固然已打垮“四人幫”,但還有一些角落乍熱還冷。很多積案也不是一夜間就能所有的處置完的。風暴過后,塵埃落定還要有個經過歷程。
在正面報道、鼓舞邪氣的同時,記者還有一個特別義務,就是供給內參,反應平易近情,輔助當局落實政策。由于持久以來的極左思惟和社會騷亂,留下了很多冤假錯案,向報紙起訴、來記者站上訪的人川流不息。很多案子奇希奇怪,八門五花,什么都有。好比,有一男子由母親陪著來起訴。本來是“文革”中她的引導住院讓她往侍候,引導躺著讓她喂蘋果而乘隙強吻。她掙扎時咬下引導一小塊舌頭。引導末路羞成怒,找了一個罪名將她送進牢獄。“文革”停止,雖放了出來,但一向沒有個說法。她拿著那小塊“舌頭”作為人證來起訴。這本是一路性侵案(那時還沒有“性侵”這個詞),被害者反倒成了罪人。還有一個文學喜好者,“文革”初期寫了一部書稿,郵寄時稿子被郵局喪失,他竟持續起訴十年,墨客之迂若此。我不由拍案年夜喝:“你如許揮霍時光值得嗎?十年重寫兩部書都該完成了。”
那時有個“全國農業學年夜寨”活動。年夜寨自給自足的精力確切寶貴,對全國農業、鄉村扶植也起了積極感化。但阿誰年月,常把進步前輩典範神化。通俗農人陳永貴當了副總理,年夜寨的村干部及地點縣的干部也隨著青雲直上,一時紛紜升任省里或外埠的干部(如我在的省委宣揚部副部長就是年夜寨供銷社的一位女售貨員,她人很好,我一向感激她放我分開機關往報社當記者)。那時對年夜寨稍有不恭就是“反年夜寨”。如為了保年夜寨這個體面工程,全省九成的水利經費都撥給它地點的昔陽縣一個縣應用,而成就都被說成是自給自足的成果。那時“學年夜寨”曾經成長成“學昔陽”,昔陽縣還搞了一個“西水東調工程”,就是把太行山西邊的水調到東邊的昔陽縣,勞平易近傷財,還影響了下游幾縣的澆灌用水。施工中又不講迷信。技巧職員當真勘察地質后斷定了壩址,請示縣委書記批準。書記到現場用眼睛一瞄走向,說:“你這個欠好。”便搬起一塊石頭,走出幾十步放下說:“就從這里起線!”技巧職員啼笑皆非。省水利廳的工程師只敢在早晨戴著年夜口罩,靜靜到記者站來反應實情。事關主要,我幾經查詢拜訪寫成內參上報。胡耀邦總書記看到后即指示水利部錢正英部長查詢拜訪處置。后在《國民日報》長進行了公然報道(《國民日報》1980年6月15日,新聞《昔陽“西水東調”工程緩建》,配社論《再也不克不及干“西水東調”式的蠢事了》)。這可以看作八十年月腳踏實地,終止拔高典範、虛偽宣揚的一個標志。
一天,山西農學院一個姓武的工人到記者站來起訴。只是由於他在學院澆水的機房里發明一張報紙,下面有年夜寨支部書記郭鳳蓮的照片。不知誰調皮,在郭的眼睛上描了一副眼鏡,這就成了“反年夜寨”“反反動”事務(我國刑法在1997年修訂時正式撤消“反反動”罪)。當天恰是武值班,有人猜忌是他畫的,于是逼他認可。武不認可,被公安關押一年,回校后又遭遇批斗,私刑逼供,接著被解雇公職,全家即斷了生涯起源。武1949年進伍,餐與加入志愿軍進朝作戰,1965年改行,人誠實天職,不想卻受此不白之冤,還遭斷炊之災。我憤而寫了一份內參反應情形,題目終于獲得處理。多年后,我與郭鳳蓮同是十一屆全國人年夜代表,在一個團成了好伴侶,但我沒敢告知她還已經有過如許一件事。
我還以中心報紙記者成分受任查詢拜訪過呂梁山區蒲縣的一路所謂“反反動武裝暴亂”案,案中,縣委書記被逼他殺。因案情嚴重,下面請求省報也派一位擔任人,于是我與張長珍副總編結伴上山。山上黑糊糊的柏樹林里躲著一座遠近著名的黃飛虎古廟。廟中有全套的陰曹鬼門關泥塑故事。有魯迅在《祥林嫂》里寫的下油鍋、鋸活人等排場,非常瘆人。這里就是所謂的案發地。案子連累的看廟白叟桑保珍,也是一位志愿軍入伍老兵,極剛強。他被不符合法令關押,天天薄暮時手搖鐵窗喊冤,如困獸之吼。縣城不年夜,滿街聲聞。政府無法,將他放出,他即到北京起訴,找不到人,就在長安街電報年夜樓給那時的中紀委引導發了一份千字電文,才惹起這場查詢拜訪。我上山時,白叟在病院里已不克不及措辭,但見來了記者,知事已處理,以手指心,表現其愿已遂。我曾就此事寫過一篇散文《桑氏白叟》。一段時光,記者站簡直成了信訪站,群眾對黨報抱以極年夜的信賴,下面也常直接給義務要報社共同督辦。這也可以看出言論監視的氣力。
實在記者站反應的冤假錯案(報社專有一個內參刊物《情形反應》)只是冰山一角。我退休后與時任胡耀邦秘書的張耀光師長教師同住一院,他說那時他們在中南海值班,天天城市到轉達室取回大批申述函件。開端他是用提包守信,后來干脆用值班室床上的年夜床單一兜,背了回來,可見那時這項任務之復雜沉重。據不完整統計,從1978年至1982年末,全國共平反了三百多萬名干部的冤假錯案,矯正四十五萬名“左派”,為四十七萬多名共產黨員恢復了黨籍。僅在鄉村,就有四百四十多萬人被摘失落田主、富農帽子。這意味著全國數萬萬國民以及他們的上億支屬不再因出生被打進另冊。汗青翻過了繁重的一頁,迎來新的曙光。
三、四肢舉動一松綁,萬事都能夠
——承包承包,一服簡直全能的妙藥
完成經濟體系體例的年夜改造是后來的事,二十世紀八十年月初最先開端的是在舊體系體例框架不變的條件下停止承包實驗,踩著石頭過河。“年夜鍋飯”體系體例損壞了鄉村生孩子力,農人過著苦日子。1978年12月,安徽小崗村十八戶農人機密簽署“年夜包干”的存亡契約,開了承包義務制的頭。1982年中心一號文件正式認可“包產、包干”是“社會主義所有人全體經濟的生孩子義務制”。所以在八十年月初,鄉村的改造,甚至與鄉村相干的科技、企業治理的改造都是先從義務承包開端衝破的。一段時光內,這簡直是一服全能的妙藥,敏捷束縛了生孩子力。
山區水土堅持是個老題目,曩昔植樹靠搞活動,年年組織大量人頓時山,但春天栽樹秋天逝世,山就是不綠。由於沒有植被維護,水土流掉嚴重,1982年山西沁水縣(作家趙樹理的故鄉)發洪流,卷走半個縣城,毀了一萬多畝耕地。縣委當即點頭荒山承包,辦家庭林場,合統一訂五十年。幾個月內就有三千多戶農人上了山,連幾千公里外的浙江省都來了五戶人家上山承包。我在山上采訪了一戶農家,女主人叫李琴。她說:“上山頭一年,靠育苗支出一點二萬元,昔時就成了萬元戶。本年整地三千畝,植樹一萬株,收麥子五千斤,山楂、山藥蛋各一萬斤。來歲三千株梨樹就要掛果。如許的好日子誰不愿上山?本來給兒子說了個媳婦,外家嫌窮要退婚。一看這好光景,立馬把姑娘送來了。”只奉行了這一項政策,本來三十年綠不了的山,三年就普栽了一遍。林權改造是比農田運營改造更復雜的事,一向連續了幾十年。2006年,我在《國民日報》值日班,發明一篇福建全省奉行林權改造的稿子。這在全國省級林改是第一例,我當即零售頭版頭條,題目為《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福建全省奉行林權改造軌制》(2006年2月12日《國民日報》)。固然已到清晨時分,我仍是難以克制高興,親手配了一篇評論《栽者有其權,蒼生得其利》。那時,全國正開林改會議,這篇稿子起了很年夜推進感化。而本地農人則將《國民日報》題目上的這幾個年夜字“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刻成碑,立在山上。這是后話。
在鄉村推行新技巧是很艱巨的事,一要讓農人信任,二要技巧員敢于擔義務,能享樂,愿意下鄉。此中的要害仍是兩邊的好處。山西忻州農技推行站站長郭蒲生從1982年就開端勇敢實驗科技承包。全站二十一人分紅三片,人人頭上有合同,分辨聯絡六百多個科技戶,每戶又聯絡七八十個通俗農戶,在全縣展開了一張農技推行網。引進很多新技巧、新種類,保持五年,全縣食糧減產六千多萬斤。站里除留夠成長基金,技巧員每年分紅最多可達八百元。在阿誰年月,一個農技校結業生每月薪水只要三十六元。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筆年夜支出。因這項創舉,郭被評為“全國農技推行進步前輩小我”,還在中南海懷仁堂遭到國度引導人的接見。這篇稿子也發生了連鎖反映,處所上專門作出推行科技承包的決議。
承包,現實上是一種義務制治理、效力治理。東方早就采用,我們改造開放后才剛發明。“文革”前的治理只講精力,靠休息者的自發、就義、貢獻,但這靠不住。馬克思說:“‘思惟’一旦分開‘好處’,就必定會使本身出丑。”“人們奮斗的一切,都和他們的好處有關。”經濟治理只要與好處掛鉤、落實義務才幹出效力。
山西交城縣產一種駿棗,個頭特殊年夜,每個一寸多長,曩昔農人趕集賣棗不消秤,而是用尺子量,一尺七個。但“文革”十年,地荒人疲,這個種類嚴重退步,全縣棗產量削減了三分之二。改造一路,林校結業的青年技巧員解進保就向林業局借了兩萬元承包了一個研討所,主攻疾速育苗和老樹更換新的資料課題。我采訪時親見了他們上天進地的當真精力。為了察看花期變更,他們專人、專樹,按時爬到帶刺的樹梢上往察看記載。而為了察看根系,又在樹下挖出地溝切面。我爬進一個相似地下室的方坑,只見玻璃貼面后的土層里主根虬勁,細根如麻,本來每一棵年夜樹上面還躲著這么多根系,真信服他們竟想出這么個察看研討的好措 TC:9spacepos273
發佈留言